事关中小学生教育!浙江十四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

网益民 4584

近日,省教育厅等十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全省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提升,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基本形成,科学教育在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推进中高考改革,减少机械刷题,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基本项目……《实施意见》提出这些主要任务↓↓

实施科学课程教学提质工程

推进科学课程体系化

坚持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与高中相关学科(物理、生物、地理、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整体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发展的“1+N”科学教育课程体系,“1”指面向中小学生的国家必修课程,“N”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含拓展性课程)、社团活动等,强化学段有机衔接,大力培养中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全面强化实验教学

研制出台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实验器材配置标准,全面推进实验教学“强基”行动,坚决扭转实验教学笔试化、视频化和记忆化倾向。

加强探究实验室、数字实验室等新型教学空间建设,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赋能实验教学,培育一批实验教学精品课程,拓展科学实验教育深度广度。

深化教学评价改革

加大科学课程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力度;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强化学科实践,培养深度思维,拓展中小学生科学视野和创新能力。

推进中高考改革,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

坚持素养立意,完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减少机械刷题,提高中小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工程启蒙教育

设立中小学工程启蒙教育项目,在科学、技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积极探索工程启蒙教育的多路径实施。

鼓励和支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建立工程教育创新教室和创客空间,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和设备,引导中小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科学原理。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基本项目,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等,不断提升科普类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探索建立经有关部门认可评定的、由青少年宫和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科学精品课程加入到课后服务拓展项目课程当中,统筹利用少年科学院等各类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开辟实践探究项目,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

实施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加强专业教师培养

增加并建强一批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范类专业,强化实验教学能力。

引导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科学教师培养,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教师供给。

结合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特岗计划”等,鼓励各地定向补充小学科学专职教师,逐步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提升科学教师素养

深入推进师资素养提升行动,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培养机制,确保有中小学校的乡镇至少有1名科学学科领军教师。

成立100个省级中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研员等辐射引领作用,助力未来科学名师培养。

建设科学教育导师团队

实施“高校理工科学院+中小学校”结对工程,推动理工科学院定期与中小学校开展培育活动。

组织高校、研究所、实验室、高科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成立科学教育导师团,推进中小学科学教师访学计划落深落实落细。

  • 1
  • 2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