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名人文化"家底"如何?保护利用现状怎样?调研报告近日出炉

网益民 9482

四明之美,美在山水,胜在人文。

  宁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怎样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这些名人文化,使其成就不朽、思想永光、精神赓续?

  近日出炉的《宁波名人文化资源调研报告》,披露了宁波名人故居(旧居、祖居等)的保存情况和利用现状。

  四明名人如群星

  在历史的天空闪耀

  本次调研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组织,宁波甬城历史文化研究所组织力量开展资源普查和课题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历史上,四明大地究竟孕育了多少名人?本次调研对宁波市域范围内的名人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排摸。

  自明州移治三江口以来,海曙作为府治县治所在地,名人云集。两宋以降,宁波城厢名人有府县牧令、甬上世家,有儒林、艺苑、方外、杏林人士,有外国使节、商人。本地名人有官员闻渊、丰熙、张邦奇、张时彻,藏书家范钦、徐时栋、冯孟颛,书画家丰坊、张琴、厉国香,电影艺术家袁牧之,邮票设计家孙传哲,科学家屠呦呦等。

  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

  江北得益于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与江北岸开埠区的近代发展,世代名人辈出,如杨简、姜宸英、冯君木等学问大家,虞世南、梅调鼎、唐弢、周信芳、应修人等文艺名家,谈家桢、颜鸣皋、董辅礽、冯定等自然与社会科学界的杰出人物,以及严信厚、秦润卿、应昌期等“宁波帮”代表人物。

  包玉刚故居。(受访者供图)

  镇海是“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院士之乡”,叶澄衷、方液仙、包达三、邵逸夫、包玉刚等名重乡里,生物学家贝时璋、核物理学家杨福家、硅基半导体科学研究的奠基人李志坚等院士云集。作为海防重地,镇海还有不少在抗倭、抗英、抗法战争中涌现的英雄,如戚继光、俞大猷等。

  鄞州自古文化发达、英才辈出,在彪炳史册的人物中,有宋词大家吴文英、元曲翘楚张可久、抗清英雄钱肃乐、“克隆之父”童第周等,还有很多著名的家族,如“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史氏家族,万泰及其子万斯大、万斯同等“万氏八龙”,以及“北大五马”“沙氏五杰”等。

  余姚是文献名邦,尤多文化名家。明代,王阳明创立心学;明末清初黄宗羲创立浙东史学。余姚名人还有隐士严光,高官名宦孙应时、胡沂、谢迁、吕本,诗人高翥,戏曲家叶宪祖,藏书家卢文弨,书画家高士奇,以及银行家宋汉章、教育家蒋梦麟等。

  ……

  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如璀璨群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名人文化,是宁波地域文化中具有鲜明个性的宝藏,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名人给宁波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新时代繁荣港城文化有了足够的底气。”该课题组成员、市文史专家沈建国说。

  本次调研涉及相关名人402位,从中筛选出具有物质遗存的相关资源载体387处。按照人物的主要成就性质,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等各个类别。为凸显地方特色,调研报告中增设了“宁波帮”类别。

  387处名人文化资源载体

  已活化利用152处

  “与名人生平事迹相关的建筑与环境空间,是大家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名人文化资源的主要部分。它们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故居、旧居、寓居和部分祖居,以名人事迹为主导的重大事件发生地、祠堂庙宇、各类纪念地和事迹陈列场馆等,其中名人故居(包括旧居和寓居)是基本资源主体。”该课题组成员、宁波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邬向东说。

  此次普查与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公布的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点、历史建筑和其他建筑中符合名人文化资源相关要素的建筑物,以名人故居、旧居、祖居、寓居为主,祠堂、庙宇、墓葬及其他构筑物暂未列入。

  从资源载体的建成年代来看,1912年至1949年建成的建筑最多,共165处。从全市分布情况来看,海曙区最多,共78处,占总数的两成。从资源载体的类别来看,故居类数量最多,占比约九成。

  从我市名人资源保存现状来看,市域层面名人资源载体总体保存情况较好,现状良好的建筑共194处,占总数的五成以上;情况较差的建筑30处。

  从修缮情况来看,179处建筑完成全面修缮,45处建筑完成部分修缮,108处建筑尚未修缮。

  从现状利用情况来看,有延续原有功能、闲置空置和活化利用三种情况。我市名人文化资源载体以活化利用为主,共152处建筑;延续原有使用功能的建筑114处;处于闲置空置状态的建筑66处。

  活化利用的152处建筑中,开设各类名人文化展览展示馆、村史馆的有116处。部分建筑作为办公空间使用,还有部分建筑作为民宿、茶馆、咖啡馆等商业设施使用。

  保护利用差异大

  一批项目亟须提升

  近年来,在活化利用名人资源方面,宁波进行了多方探索。

  孙传哲邮票设计艺术馆。

  此次普查、调研发现,不少名人故居(旧居、祖居)保护良好、利用恰当,比如余姚市的王阳明故居,海曙区的莲桥名人文化展群(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孙传哲故居、卢绪章生平事迹馆),镇海区的包玉刚故居,慈溪市的虞洽卿故居等。

  该课题组成员、宁波甬城历史文化研究所理事长徐晓东说:“去年我市启动了宁波慈善总会‘人文记忆传承保护基金’,通过创新机制,不断拓展社会力量的参与途径与领域,并向社会公布了我市首批名人文化公益募捐项目,内容涉及名人文化纪念场馆展陈更新、建筑维修、维护运营、名人资源库建设等多个方面。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慈善事业相互结合的创新举措,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

  卢绪章生平事迹馆。

  “人文记忆传承保护基金”运作半年来成效显著。宁波人文记忆传承保护慈善基金首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被尊为“开台先师,文献初祖”的明朝著名文人沈光文在海曙区石唇值佬枪獯宓募湍罟荩淹瓿筛脑觳⒍酝饪牛〖段奈锉;さノ唬恢骷摇⑽难Ю砺奂摇⒙逞秆芯孔液筒厥榧姨茝|在江北区畈里塘村的故居,正在进行全面修缮,陈列馆的展陈建设同步开展;宁波早期学生领袖之一、宁波地区唯一同时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革命者裘古怀烈士,其位于奉化区松岙镇的故居二期建设也在启动中。

  “从现状看,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差异较大,既有让名人故居‘活’起来、‘火’起来的优秀案例,也有一批项目亟须抢救及提升。”该课题组成员、市文博专家徐炯明说。

  比如,宁波城区的杨贻诚故居、范宅等名人故居的建筑载体已经保护修缮,但实际使用与名人文化内涵展示并不相干,名人文化资源相关信息流失;徐时栋故居等名人故居的建筑载体已经保护修缮,但长期处于空置状态;张其昀、沈祝三等一些名人故居保护不佳,有的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调研中,专家还发现好几种建筑与环境空间的保护有待加强的情况。比如,有些建筑载体虽然已经认定为名人故居,但没有任何保护举措,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类现象乡村较多,在城镇的历史街区内也存在。有些故居在居民动迁后,建筑长期空置,维修保护工程尚无着落。慈城颜鸣皋故居等一批文化场馆,活化利用后缺少可持续的管理机制和专业运维团队,有些只依赖政府补助,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另外还存在与名人资源毫无关联,甚至利用方式对名人资源载体产生破坏的情况,如郑氏十七房后人郑芳钧故居,目前作为一家紧固件制造厂的存储仓库在使用。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这一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如何落实好,仍然是宁波名人文化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议题。

  正在修缮中的唐弢故居。

  传承名人文化

  接下来有大动作

  随着宁波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此次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研判,我们获得与宁波市名人故居、旧居保护现状相关的数据,下一步将研究如何持续做好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文章,并对宁波市域范围内名人文化资源作相应的梳理与研究,探寻与宁波城市文化定位相匹配的名人文化建设方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陈彩凤说。

  “今年是邓小平‘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指示发表四十周年,下一步,我们将推出一批以宁波商帮、宁波籍院士科学家和文化名人为主体的名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项目,为宁波城市人文精神的传承弘扬提供优秀的载体。”陈彩凤说。

  名人文化建设对宁波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高本地名人文化展示场馆的专业水准?如何充分发挥宁波名人文化资源的作用,在广泛的社会层面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进而提升宁波城市形象、塑造宁波地方文化精神?名人文化建设与资源保护如何实现“可持续”?各方正在酝酿“宁波解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黄银凤 实习生 陈子恬 本组照片由黄银凤拍摄

张悦制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