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边防团某边防连常年驻守喀喇昆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

网益民 6739

陆军某边防团某边防连常年驻守喀喇昆仑,官兵们每次巡逻,都要经过一道急陡山坡,许多故事由此生发——

“好汉坡”见证:我把青春献给祖国

  ■李 信 解放军报记者 陈 利 吴安宁

陆军某边防团某边防连常年驻守喀喇昆仑:我把青春献给祖国-第1张图片-益民生活网

  官兵们攀爬“好汉坡”的影像被战士阿者马立画在了戍边石上,成为连队开展“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的鲜活素材。解放军报记者 陈利摄

  “看,‘好汉坡’到了!”

  顺着一级上士潘永辉手指的方向,云端下,一道急陡山坡向记者面前压迫而来。从山脚向上望去,与峭壁相连的蜿蜒小道上,不时有碎石滚落。

  “好汉坡”是陆军某边防团某边防连巡逻路上的必经之地。因到达坡顶需要翻过3个60度的陡坡,“好汉坡”又被称为“绝望坡”。说起名字由来,潘永辉回忆起一段艰辛往事。

  那年春节刚过,该连奉命出征,进驻喀喇昆仑之巅,成为全军驻地海拔最高的边防连队。

  “当时住的还是帐篷,四周全是厚厚的积雪,很多人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谁头疼得厉害了,就找根布条把头紧紧勒起来……”尽管条件艰苦,但官兵们不忘使命,刚安顿好住处,就拿起地图,开始巡逻。

  潘永辉记得,第一次巡逻出发前,连长把大家召集起来,每人发了两个馒头,当做一天的干粮,“当时没有高压锅,馒头都是半生不熟的”。那一次,也是潘永辉第一次见识到“好汉坡”的威力。

  爬坡前,大家已经徒步巡逻了十几公里,累得气喘吁吁。然而,面对“好汉坡”,考验才真正开始。“由于爬第1个坡时看不见第2个坡,让人感觉胜利近在眼前,可上去后才发现,第2个坡更长更高。而到达第3个坡时,人已没了力气,越爬越绝望。” 潘永辉说,“绝望坡”由此而来。

  “绝望坡”虽然难行,但从未挡住连队官兵卫国戍边的脚步。每次巡逻,官兵们都依靠顽强的意志完成任务。后来,一位领导到连队视察,听闻官兵们的戍边事迹后深受感动,建议将“绝望坡”改名“好汉坡”,寓意“连队官兵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往后的日子里,随着巡逻次数增多,潘永辉逐渐掌握了攀爬“好汉坡”的诀窍,在他带领下,一茬茬年轻战友走向祖国的边关。

  “只有爬过‘好汉坡’,才算合格的戍边人。”短暂休整之后,记者跟随巡逻分队开始了爬坡之旅。潘永辉一边照顾队伍里的年轻同志,一边聊起连队官兵与“好汉坡”的故事。

  那年冬天,连续多天的降雪,将巡逻道路完全覆盖。官兵翻越“好汉坡”时,用一根长绳将大家系成一串。在他们看来,面对危险,战友间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生死在一起”。

  炊事班战士黄行,多年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从未参加过巡逻任务。每当听到战友们讲起攀爬“好汉坡”的经过,他既感动又羡慕。临近退伍,黄行再三申请,离队前要爬一次“好汉坡”。

  那天,他如愿以偿。在坡顶,黄行扯着嗓子唱起连歌:“祖国一声召唤,满腔热血来到哨卡云端……”一遍又一遍,直到泪流满面。

  常年驻守高原,连队官兵对“好汉坡”有着炙热的情感。如今,除了日常巡逻,每逢新兵下连、新排长上任、老兵退伍,大家都要爬一爬“好汉坡”,或激励斗志,或感怀青春,这里早已成为他们坚守高原的精神高地。

  大口喘着粗气,手脚并用攀爬,当记者终于爬完第1个陡坡,战士们在前面已等候多时。面对记者竖起的大拇指,潘永辉笑着从背包里拿出一罐便携式氧气瓶递了过来。

  他告诉记者,现在连队不仅配备了制氧方舱,官兵们每天都能实现“吸氧自由”,还建成了富氧训练室,里面的含氧量可达到平原地区的80%。大家可以在里面打台球、组织拳击擂台赛等活动,还可以利用各种健身器材提高身体素质。

  “我们把热血青春献给祖国,祖国也在时刻关心着我们。”潘永辉语气里又多了几分自豪,开始如数家珍般介绍起连队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用网与城市接轨,5G信号覆盖营区;引入大功率光伏太阳能发电设备,用电条件大幅改善,连队各种电器一应俱全;采用智能化舱体模式种植蔬菜,舱内温度、湿度、通风、灌溉等均由电脑设置和监控……

  听着潘永辉兴奋的讲述,记者也受到他的情绪感染,浑身充满了劲儿,努力跟上战士们的步伐。最终,经过近2个小时的攀爬,巡逻分队登上了“好汉坡”坡顶。

  就在记者坐在碎石上,忍受着剧烈的心跳,感叹天如此蓝、云如此近的时候,潘永辉已经和战友们开始整理装具,准备向巡逻终点进发。出发前,他又像往常一样,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用笔在上面写下日期和时间。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每爬一次“好汉坡”,就捡一颗戍边石。

  “这些石子,都被我装在一个玻璃瓶中,如今已快装满,正如我即将到期的军旅生涯。”这名快服役16年的老兵告诉记者,退伍离队的那天,他会带上这瓶石子安心离开,那里面装着他的青春,还有他和战友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践行的誓言——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

[ 责编:丁玉冰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