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黄文政谈“秋分节气与养生”

网益民 3952

全国名中医黄文政谈“秋分节气与养生”-第1张图片-益民生活网

  全国名中医,著名中医肾病学家黄文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据报道天津9月22日电 题:全国名中医黄文政谈“秋分节气与养生”

  作者孙玲玲

  北京时间9月23日9时4分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为了弘扬中医养生与防病文化,让公众了解和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天津中医药大学邀请全国名中医,著名中医肾病学家黄文政谈“秋分节气与养生”。

  秋分时节正是“暑退秋澄天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的时候,此后阴阳之势真正转换,阴气日盛,阳气日衰,在气候上表现为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

  与之相应的,人体阳气亦趋内敛,故而易呈现“秋乏”状态。基于此,黄文政教授提出秋分养生宜防患未然,重养阴润燥,补肺益肾。

  防患未然

  黄文政教授指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故外邪常从皮毛口鼻而犯肺,再变生其他脏腑病变。且肺喜润恶燥,易为燥邪所伤。而秋分以后,燥气更盛,加之气温下降明显,当令的燥气易与寒气结合。若寒燥之气太过,或人素体肺之气阴虚损,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则易出现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并伴有唇燥咽干,干咳等“凉燥”症状。上感是肾炎等疾病的诱因,同时也是各种基础病加重的因素。因而秋分以后,老人和孩子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避免因上感导致新发疾病,或使慢性肾炎、慢阻肺等疾病加重。

全国名中医黄文政谈“秋分节气与养生”-第2张图片-益民生活网

  养阴润燥

  秋分三候水始涸。黄文政教授强调,随着气温的下降,地气敛降,物候日益干燥,此时应当顺应自然界的阴阳转换,遵循“秋冬养阴”的基本原则。饮食上以养阴润燥的食品为主,以减轻气候变化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多进食芝麻、西米、糯米、莲藕、蘑菇、冬瓜、雪梨、甘蔗、荸荠、柚子等,以起到滋阴润燥的效果。对于老年人来说,洗浴后应适量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霜剂,以免因为皮肤过于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另外还需注意,有时咽干口燥、嘴唇皲裂、皮肤脱屑,并见畏寒、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时,可能是寒燥之邪阻碍阳气使肾阴凝结导致的,不可一味用滋阴药,而应在温润药中配合辛温之品来祛肾中寒气,使津液得通,宜可奏润燥之效。

  补肺益肾

  黄文政教授主张秋分后宜补肺益肾。中医学认为肺、肾与人体的呼吸功能密切相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可以施行“闭气法”补肺益肾。以鼻吸满气后闭住呼吸,同时咬住牙齿,脚趾紧扣地,直至不能忍受时再呼出,反复18次。闭气法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助保肾气,减轻“秋乏”的感受。但“闭气法”的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冒进。秋分后对于素体肺阴不足的人,可以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或选择五味子、芍药这些性味酸涩的药物来收敛肺气,以免肺气宣发太过,肃降不及而导致咳嗽等症。(完)

[ 责编:张悦鑫 ]

标签: 中医 秋分 养生 秋分时节 健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