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跨山问海聚力创新——破立之间激活内生动力

网益民 7691

前不久,一枚产自浙江丽水的芯片,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亮相,斩获大奖。该项技术入选国家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备选库。

这颗即将量产的“丽水芯”,颠覆的不仅是技术,也颠覆了许多人对丽水的印象。在浙西南的绿水青山间,丽水培育起了全链条的特色半导体产业。

今年1至6月,丽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30.7%,排名全省第二;10家半导体规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247.5%。数字背后,是丽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脚步。

既是山区,又是老区,发展动能怎么激发?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生态价值如何转化?既非枢纽,又无海港,开放格局如何打开?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丽水因时因势提出“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在“破”与“立”之间,解决山区市发展面临的特殊难题。

激发潜能,山区发展打开新格局

从更高的站位,来观察丽水的山水,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万米高空之上,30多颗遥感卫星,将丽水全境的山林、田地、河湖等观测数据,实时汇总到一张地理信息图上。依托这个名为“天眼守望”的数字化改革应用,丽水打破部门、县(市、区)间的行政壁垒,统筹对全市域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监测和保护。

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一条条绿色的山脉,从“天眼守望”的视角来看,不再是横亘在丽水人面前的阻碍,而是如骨架般支撑起了丽水9个县(市、区)的发展——东部,莲都青田缙云及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串联成带;西部,龙泉庆元、遂昌松阳、云和景宁,连接成片。

“一带三区”源自丽水针对山区生产力布局分散的发展难题,提出的跨山统筹新解法。东部,全面发力生态工业,一体化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领跑区;西部,发挥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产业相近、文化相融的优势,两两组团,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这一新解法,解开了丽水市域空间发展布局不优的困扰,激发起统筹发展的潜能。

长期以来,依山而居、靠山而作、划山而治是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紧缺,公共服务需要辐射抵达的面却很广。通过跨山统筹,丽水得以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交通建设、资源要素配置等,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让更多偏远群众集聚到核心区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11公里高速公路,政府埋单15元,群众只要自费5元。”自从2021年丽水开始实施云景高速ETC小客车差异化收费后,云和、景宁的群众,开车上连接两县的云景高速,就像是走城区道路一样平常。云和人去景宁吃夜宵,景宁人到云和来逛街,时空距离的缩短,更拉近两地群众的心理距离。

两地县城的人气更旺,加速了“小县大城”的建设,农民下山进县城的意愿更强。目前,云和建成易地搬迁安置小区48个,全县58%的农民下山转移,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景宁则已累计完成搬迁304个自然村近3万人,县城面积拓展至10平方公里。

“依托跨山统筹,提高两地人口集聚程度,就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便于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云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和、景宁两地,现在共用一个垃圾处理中心,“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有形的山好跨,无形的山难越。跨山统筹,难就难在打破制度壁垒,在要素资源统筹配置上形成长效机制。

当下,丽水正在全市层面试水“资源池”这一机制,在国土资源、财政金融、公共服务资源、人才资源、产业招商等五大领域尝试展开全市域统筹,推动产业、项目以及各类要素资源合理流转、优化配置。围绕培育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建立跨山统筹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机制,推动招商资源优化配置和招商成果共享。目前,全市已统筹调配196个项目。市县统筹建立土地指标池保障重大战略性项目,建立土地指标市域统筹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市域统筹。

“跨山统筹,干部也要打开格局,逐步搬掉思想观念中的山。”青田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家需要抛开地域本位的狭隘思想,敢闯敢为,主动融入“一带三区”,让全市的发展最终惠及县(市、区)的发展。

  • 1
  • 2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